1、 導管堵塞
灌注過程中,砼在導管中不能下落,影響灌注工作順利進行。
病因分析 初灌時隔水塞堵管;粗骨粒徑過大;砼坍落度不合要求,和易性、流動性差,拌合不均勻產生離析;導管連接部位和焊縫不密時,發生漏水,管內形成水塞;當管內砼不滿而含有空氣時,砼整斗傾入導管,導致管內形成高壓氣塞,或氣塞擠破管節間密封墊繼而導致導管漏水;機械發生故障,導管內砼已初凝,增大下落阻力。
防治措施 隔水塞直徑應與導管內徑匹配,能從管內順利排出,隔水膠墊應安裝在隔水塞的頂面,先儲灌0.2~0.3m3水泥砂漿,后灌注砼,防止骨粒長阻水塞,選用粒徑小于25mm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徑不大于導管內徑和鋼筋籠主筋最小凈距的1/4;嚴格砼配合比,坍落度控制在16~22cm,坍落度降低至15cm的時間一般不宜小于1h;砼拌合均勻,攪拌機拌合時間大于90s;確保導管連接部位和焊縫的密封性,導管應在大于0.5~0.7MPa下試壓,時間大于 15min而不泄漏,以免在導管內形成水塞;澆灌過程中砼宜徐徐倒入漏斗的導管,避免在導管內形成高壓氣塞;為確保機械運轉正常必須有備用攪拌機,必要時可在砼中摻加緩凝劑;采用長桿沖搗,強力抖動導管,或在導管上端安裝震動器等方法迫使隔水塞或砼下落,如上述方法處理無效,應立即提出導管進行清理,視孔內砼情況重新澆灌或接樁處理;當隔水塞堵塞導管時可將提管時散落在孔底的砼拌合物清除,重新下隔水塞澆灌;當孔內砼尚未初凝時盡快清理導管,重新下至砼面,開泵沖冼浮漿后重新下隔水塞澆灌,隔水塞沖出后盡可能將導管向下插入原先澆灌的砼內,原位上下穿插導管,使砼混合密實,再繼續澆灌;砼初凝后可用較鋼筋籠直徑稍小的鉆頭鉆進至原先導管的底端埋置深度重新清孔,最好增加一節較小直徑的鋼筋籠埋入新孔,按正常程序澆灌砼。
2、鋼筋籠上浮或下沉
系指鋼筋籠的位置高于或低于設計位置的現象。上浮較大時降低了樁體抗水平剪切能力;下沉過多給土建施工帶來麻煩和損失。
病因分析 鋼筋籠放置初始位置過高或過低,砼流動性過小,導管在砼中埋置深度過大(6m以上),鋼筋籠被砼頂托上浮;導管掩埋過長,提升時易搖晃,難以對準籠的中心,易發生掛籠現象;導管提升過程砼下沉太快,瞬時反沖力使鋼筋籠上浮;鋼筋籠制作質量不佳或吊裝不當而變形;或樁孔傾斜,鋼筋籠隨之而變形,增加了砼上升力;籠底鋼筋向內彎折鉤掛導管;鋼筋籠與孔口固定不變,在自重及受壓時將鐵絲拉長而沉;或鋼筋籠自重太輕,被砼頂起。
防治措施 鋼筋籠旋轉初始位置準確無誤并與孔口固定牢固。為防止鐵絲拉長下沉或頂住上升力,可采用吊裝加套管等方法頂住鋼筋籠上口;加快灌注速度,縮短澆灌時間或添加緩凝劑,防止砼頂層進入鋼筋籠時流動性變小,砼接近籠底時控制導管埋深在1.5~2m,盡量減少穿插導管,改用轉動導管密實砼;每澆灌一斗砼,檢查一次埋深,勤測深,勤拆管,直到鋼筋籠埋牢后恢復正常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4m,最大不超過6m,便于轉動移位;鋼筋籠上升時停止澆灌砼,檢查埋管深度,拆除部分導管,保持埋管1.5~2m,導管鉤掛筋籠時要下降導管,轉動移位脫鉤后上提。
3、斷樁
砼凝固后不連續,中間被沖洗液等疏松體及泥土充填的間斷樁,影響了樁本身的整體性,降低了樁體強度和承載力,以至不滿足設計要求。
病因分析 坍落度損失大的配方和澆灌過程不連續是造成斷樁的重要原因,灌注過程中發生埋管、卡管以及其他一些情況都將造成斷樁:①埋管:導管在砼中掩埋過長,鋼筋籠變形,灌注時間過長,砼已初凝,內阻力成倍增長,導管被卡死在砼內;法蘭盤頂住鋼筋籠下端,由于孔斜大,籠與孔壁摩擦阻力過大,加上籠內已有一定高的砼使導管無法提升;②卡管:骨料級配不合理,含有大粒徑的卵石、漂礫;砼出拌和機時間或運輸路程過長,已產生離析局部初凝現象而直接用于灌注,導管密封不良,局部漏水。
防治措施 按有關規范要求,通過計算機和試配確定砼配合比,砼應具良好的和易和流動度,坍落度損失應滿足灌注要求,初凝時間應為正常灌注時間的2倍,要求灌注過程連續、快速,防止出現上述埋管、卡管及其它情況。
Copyright © 2015-2023 m.clotlw.cn 濟寧卓力工礦設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魯ICP備13002216號-1 XML地圖